首页 要闻 > 正文

速看:金评天下丨逆回购“控量” 央行操作有深意

本周A股市场再度演绎一波三折的行情。

外围市场方面,受美欧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及高通胀等因素影响,欧美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荡。而上证指数在强势突破3400点后选择掉头向下,很多个股已先于大盘从上周展开调整。究其原因,本周初央行逆回购规模骤减,回笼资金加速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心。

这种观点并非毫无道理,本周央行的态度确实耐人寻味。


(资料图)

本周以来,央行已连续3天开展7天期30亿元逆回购操作,共净回笼资金3010亿元。此前央行一般会在月初采取每次100亿元左右的逆回购操作,在月中和月底会适当加码,如6月24日央行的7天期逆回购规模达到了600亿元,6月29日7天期逆回购的规模达到了1000亿元。随着逆回购规模不断扩张,整个6月份央行的资金净投放规模较大,资金净投放达到了4000亿元。

也就是说,不到10天时间,央行的货币手段突然发生了变化,从大规模的逆回购变成了“细水长流”的小规模逆回购,而资金投放方向也从数千亿的净投放变成了数千亿的净回笼。

也有观点认为,央行的重点在“价”而不在“量”,利率水平并没有变化,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为2.10%。因为利率水平才是衡量货币政策的标尺,短期的增减投放并不代表中长期政策的转向,因为即便上半月收紧,下半月也可能释放更多流动性。

但是7月初央行减少逆回购实现数千亿资金回笼,还是给市场带来了压力,即央行可能在谨慎考量上半年货币投放的实际效应,以及对下半年的货币手段进行重新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最近还有一个信号不容忽视,在同一时点伴随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是,发改委约谈了部分生猪养殖和屠宰机构,警告这些企业不要囤积居奇和哄抬价格。

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内,猪肉价格上涨了33%,但同期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处于合理区间,而目前盛夏又是猪肉消费淡季,短期不会出现需求暴增的情形,6月份生猪饲料价格还比3月份下降了9.3%,饲料成本持续走低。种种迹象表明,生猪价格的上涨主要是资金投机炒作所致,而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CPI指数上涨,5、6月份CPI指数达到2.1%,猪肉价格上涨是其中的一大主因。

两相对比,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央行的良苦用心。上半年释放的流动性,少部分资金并没有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中,而是进入了大宗商品市场,最近燃料、猪肉价格上涨,很多就是因为资金炒作所致。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消纳社会资金的渠道并不多,房地产市场在“房住不炒”的刚性要求下,吸纳资金的能力逐渐下降,释放出来的资金要么沉淀在银行,还有部分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如果不断炒高商品价格,就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从而对经济复苏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个时候,央行为保供稳价适当“控量”,体现了调控的艺术,而这并非针对资本市场。

从另一角度分析,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我们要坦然面对流动性与实体经济之间渠道不畅的问题,也要坦然面对流动性使用效率的问题,更要坦然面对流动性的市场流向问题。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这必然要在货币政策上按自己的步伐行动,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操作。而加大资本市场的消纳比重,提高资源分配的效能,降低全社会的财务成本不失为一条正确之路。只要总体可控方向正确,就应该让市场发挥该有的作用。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标签: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