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十大机构论市:“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 把握贯穿二三季度的中期修复行情

本周沪指下跌0.94%,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把握贯穿二三季度中期修复行情

参照西安、深圳和吉林的经验,预计4月中旬是本轮上海疫情的拐点,也是稳增长政策二次发力的关键窗口,A股中期修复行情将贯穿二三季度。一方面,本轮局部疫情中,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有望在4月中旬迎来拐点,预计此轮局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政策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再平衡,以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预计经济数据的披露将促使稳增长政策二次集中发力,其中针对地产的“一揽子”政策将继续加力,同时4月中旬还是政策利率下调的关键窗口。综上所述,若疫情拐点与政策发力点如预期叠加,A股中期修复行情将贯穿二三季度,建议继续紧扣稳增长主线,坚定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并在二季度重点关注地产和基建产业链。

中金策略:A股“稳增长”有望继续发力

近期市场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和美债利率上升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国内外的增长与通胀“内滞外胀”的特征愈发明显,本轮海外紧缩周期主要是因为海外部分经济体此前过度刺激、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大幅滞后通胀所致,同时,中国自身增长已经在底部徘徊、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之下,本轮海外紧缩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能会相对有限,资金外流及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小于往期。针对近期价值风格明显跑赢成长,我们认为目前稳增长政策仍相对积极但成效尚需时日,叠加近期国内局部疫情影响,政策仍有进一步加力的空间,“稳增长”可能仍将是当前的主线。结合磨底期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的特征,以及海外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全球成长跑输价值的风格具备一致性,我们认为当前低估值的稳增长领域仍有阶段性的相对配置价值。

国君策略:继续换仓 重视资产与现金流价值的重估

舍离趋势执着,远见者稳进。投资者过去对“货币宽松-信用宽松”与“政策宽松-地产销售回暖”的传统经验性认识正在面临挑战。比如,居民部门对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已经扭转,相同的预期效果必然要求更大规模的放松,然而这与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冲突。因此,短期货币政策的缺位以及财政刺激相对缓慢,在中美政策预期错位的阶段,风险偏好难以实现快速提升;同样的,悲观的经济预期以及疫情防控的优先,也不利于企业盈利预期的修复。而扑朔迷离的地缘政治则放大了以上矛盾:盈利预期的下降以及贴现率预期的高波动。当前股票投资,好比在“雾天开车”,胜出的关键在于寻找低估值、有业绩、高分红的股票。迷雾终将散去,春天也最终会来临,但在信用路径清晰之前,舍离趋势执着,仍是横盘震荡。

兴证策略:重视地产行情的扩散外溢

阶段性市场仍是指数震荡整固、资金存量博弈的结构市。1)疫情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也加大了后续货币、信用放松的空间和动力。从两会、到金融委会议再到国常会,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已反复得到确认。后续货币、信用政策放松均有望加速落地,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2)地产信用风险也已在陆续“拆雷”。3月16日六部门联合发声强化地产政策边际放松预期。4月1日融创债券展期获得通过,融创境内债违约危机解除。3)决策层维稳资本市场的决心明确。金融委会议强调“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国常会继续强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并要求“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持续稳定市场信心。4)但整体来看,市场风险偏好仍较弱,资金存量博弈特征明显。一季度,偏股基金新发规模同比缩量82%,并且来自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机构的资金也有限。与此同时,中美利差自2010年7月以来首次逼近倒挂,也导致外资流入放缓(详见《近期市场微观流动性有何变化?》)。5)此外,海外包括通胀上行、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美股波动、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仍将持续扰动。因此,大概率情形,指数仍将继续震荡整固。

国盛策略:趋势没那么快结束

今年以来市场的两个核心特征:高切低、业绩与股价背离,其背后反映的定价逻辑分别是:风险偏好收缩、预期反转。而这种定价逻辑得以形成的市场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扭转,因此,价值趋势的拐点没那么快出现。要看到趋势的拐点,需要什么信号?其一,全球利率环境以及增量资金格局重新转向。一方面,外围利率环境对于国内风格的影响早已不容忽视,而在通胀压力难消、衰退压力并不大的形势之下,不能过早去博弈联储转向;另一方面,在赚钱效应和示范效应都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增量资金在短期内也很难见到转机。其二,“实体弱、政策起”的宏观组合出现变化。2月之后,国内经济进入到“实体尚未好转、信用又生波折”的尴尬局面,而疫情的扩散使得原本处于改善的旺季需求又再度推后,在二季度中后段之前,“实体弱、政策起”的宏观组合很难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三,稳增长政策预期反复。复盘过去5轮稳增长,我们发现稳增长政策预期尤其是地产调控预期,决定了稳增长的逻辑是否能延续。相比于2012年,政策的节奏及力度都更强,短期内出现收缩性政策的风险非常低。

华西策略:打好防守反击战 稳增长价值蓝筹仍胜一筹

海外方面,短期全球“滞胀”担忧难以消退,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也将对全球大类资产产生扰动。国内方面,本土疫情反复使得部分地区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要求下,货币环境将维持宽松,后续仍有降准降息的预期,4月政治局会议将继续以“稳增长”为政策主基调。当前A股仍处于反复磨底的过程中,风格上,红利策略、稳增长价值蓝筹仍胜一筹。行业配置上,关注三条主线:1)基建相关,如“建筑、建材”;2)地产相关,如“金融、房地产”;3)预期困境行业将逐步改善的板块,如“养殖”等。

国海策略:中美利差收窄影响几何?

2002年以来中美利差共出现4次显著收窄甚至倒挂,分别发生在2002年Q1-2004年Q2、2005年Q1-2007年Q3、2008年Q4-2010年Q2和2018年Q4-2019年Q1.由于前三次中美利差倒挂的成因与当前有较大差异,且当时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与海外联动偏弱,因此仅有2018年存在一定借鉴意义。本轮中美利差收窄主要源于经济周期明显错位所导致的货币政策背离,2002年以来前三次中美利差倒挂的成因与当前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借鉴意义相对较低。2002至2004年,中美经济均处于上行周期,且国内货币政策先行收缩,当时国内债券市场对经济基本面定价的不充分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的主要原因,与当前情形差异较大。2005至2007年,虽然此轮中美利差转负的主因是中美货币政策的阶段性背离,但当时国内经济处于快速上行期,与当前国内经济环境亦有较大差异。2008年至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基本同步,利率走势趋同,中美利差在0值上下波动,对当前的参考意义也相对有限。

西部策略:如何看待当下市场风格的演绎

展望后市,疫情扰动下短期国内增长压力上升,货币政策仍然有一定宽松空间,随着货币政策的落地和各项政策的推进,市场对于价值板块的关注点也将重新回归基本面。随着决策层对于国内疫情重视程度上升,疫情在4月得到有效控制将具有较高确定性。对于海外市场而言,海外疫情的再次反复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比联储加息缩表存在更大预期差,这也将成为推动外资流入的边际变量。结构上重点关注:1)疫情后业绩有望得到改善的快递,餐饮旅游,机场航空与传媒等;2)随通胀预期逐步升温,通胀相关的农业、必选消费板块;3)年报和一季报兑现确定性较高的景气赛道龙头(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军工等)阶段性修复。

民生策略:应对通胀中的变化

投资者对于通胀应该结合最新信息进行更多系统性思考,而不是基于单一事件判断通胀“有无”。当前,近期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正在逐步落地(先禁止煤炭,之后是油气),而此前纽卡斯尔港、欧洲ARA港的动力煤价格明显飙升至250美元/吨附近,大幅高于了我们测算的中国进口煤均价与国内煤炭综合价格,这也形成了我国近期煤炭的供应紧张。近年来我国进口煤结构看俄煤已经在逐步替代澳煤,未来西方制裁带来的价格下行可能成为我国新的进口来源,但进口量的提升依然需要更大的价差以支撑新的运输路线成本。另一方面,IEA成员国将在将在未来6个月供给抛储2.4亿桶原油,以缓解对俄制裁产生的压力,但仍难以弥补俄油的缺失。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是战略库存(低)与原油价格(高)背离最严重一次;更重要的是当下受到原油供应冲击最强的是欧洲,而库存的投放可能并未有运输条件的匹配。长期来看,冲突后割裂的世界即使全球能源供需能够重新达到平衡,也需要欧洲为主的消费国能够建立从其他能源生产国之间稳定且安全的运输系统。大宗商品在空间和总量上的错配将形成巨大价差,中国投资者的机遇将在通胀上行与价差扩大中出现。

信达策略:预期已满 反弹后期

从历史经验来看,稳增长一般能产生三重效果:预期、资金和盈利。政策一旦开始稳增长,乐观预期就会开始出现,是最早出现的乐观信号,但如果只有预期驱动,则指数往往是偏弱的(比如2008年Q4、2011年底-2012年中、2018年下半年)。指数完全的熊转牛,一般需要至少见到资金或盈利中的一个出现大幅往上的拐点。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当下依然是预期阶段,资金和盈利等重要指标尚未出现拐点,所以3月中旬以来的反弹还很难变成反转。如果是熊市反弹,时间3-4周是最常见的。根据历史经验,反弹近期或将进入后期。战略上,2022年可能是V型大震荡,上半年类似2018年,下半年类似2019年。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