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富 > 正文

武威民勤实施“近自然仿生学原理”技术研究项目

“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干旱沙区荒漠化综合治理沙障设置技术及沙区种植资源的试验研究项目。”武威市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副站长张龙儒说:“通过不同沙障模式和沙生植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研究推广与科学保护,培育更多固沙植物品种,促进形成生物多样的固沙生态,为民勤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撑。”

4月7日,在距民勤县城20公里的西大河小井子区域,一片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尼龙网沙障之间,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的科研人员正在逐一测量沙障宽度,在沙障内点栽梭梭、毛条、沙拐枣等抗风沙、耐干旱的造林树种。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沙化土地面广量大,治理难度大任务重,是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守住西北部风沙线的一座“桥头堡”,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多年来民勤县人民在不断和风沙斗争中,创造了多种沙障固沙的有效措施。但在推广应用及技术优化及总结上,尚未形成一套针对不同地貌及地形特征的综合治沙优化配套技术,各个沙障技术单独成册、整体配套技术未成体系,且各个沙障特性优劣因素及所针对的不同地貌及地形特征的适宜度调查研究甚少。

“沙漠和海洋湖泊等自然景观一样,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正视人类对沙漠的治理作用也是有限的。”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林业工程师高峰介绍说:“项目从近自然思路出发,按照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的原理,提出了‘综合沙障配套模式+行带式格局的低盖度造林+固沙林为先、修复草必要的灌草结合封育施’,建设目的在于探索小井子区域水分平衡条件的治沙优化模式。”

研究项目规划建设近自然仿生学原理低盖度造林基地200亩,其中设置以不同沙障模式为中心的五种不同树种、不同行距林带对比试验区域100亩,常规造林100亩。

“我们计划完成13种沙障模式设置,五种不同树种不同行距林带对比试验基地,截止目前已完成HDPE防沙网沙障、PLA(聚乳酯纤维)口袋式沙障、有鳍编制沙袋沙障、草网格状双眉式等沙障设置和造林工作。”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林业工程师许芳荣说。

项目实施后,通过多种沙障模式设置的实验对比不同材料、不同间距、积沙量、风速变化、积沙形态等方面研究其经济适用性和生态保护效果;不同树种不同行距林带的对比,从造林成活率、苗木的生长量、造林密度、风蚀程度、防沙治沙效果等方面调查研究确定更适合防沙造林的树种、密度、林带模式,在确保营造的固沙林能够稳定正常生长的条件下,提高其防风固沙效益。探索既能够充分发挥乔、灌、草各自特性,又能形成复合的、生态作用互补的、接近自然地带性植被的修复技术,成为低覆盖度治沙的目标,既能够防风固沙又能够显著减少生态用水的功能。(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

标签: 调查研究 防沙治沙 对比试验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