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十大机构论市:A股正在构筑U型底部区域 逢低布局

本周沪指下跌3.87%,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建投策略:构筑U型底 逢低布局

中期视角我们继续维持A股正在构筑U型底部区域的判断。一方面,政策底、信用底或已大致确认,后续盈利底也将在中期逐步完成;另一方面,市场的估值、情绪指标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的底部区域,后续虽然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但就赔率而言空间已经相对有限。因此,中期视角下虽然市场磨底过程可能会持续反复,但投资者也无需过分悲观,应耐心等待市场完成U型底的构筑。市场磨底期,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市场完成U型底的构筑,中长期视角看无需过分悲观,更应考虑防守反击,逢低布局。

中金策略:A股情绪指标“磨底”

目前在政策、估值、资金、行为信号方面已经部分显现底部特征,基本面信号结合当前的增长环境,可能尚需时间等待更为明确的拐点出现,我们依然维持目前市场处于“磨底”期的判断,虽然短线市场可能仍有反复,但中长期来看机会逐步大于风险,对于后市表现不必过于悲观。结构上,我们认为低估值“稳增长”领域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关注消费领域自下而上的择股机会,制造成长风格可能仍需静待时机。当前关注三个方向:1)在市场“磨底”阶段,估值相对低的稳增长板块可能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如传统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地产、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等;2)前期调整较多、估值不高、中长期前景仍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农林牧渔、医药等;3)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风险已经有所释放,但转机在于“滞胀”风险、全球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因素能否边际改善。

中信策略:从投资者行为看配置性价比

以成交拥挤程度的结构特征判断,近期资金流出主要来自游资和散户,从估值、申赎和仓位判断,机构端资金调仓和减仓处于尾声,市场情绪已回落至2018年以来低点附近。主要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也已回落至2010年以来25%分位以下,其中主要蓝筹指数处于2018年以来10%分位以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当前指数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预计全年稳增长目标不变,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季报披露结束,美元如期加息三因素落地,基建、地产和消费三主线在5月有望迎来同步复苏,中期修复行情渐行渐近,建议继续紧扣稳增长主线,坚定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

国君策略:破釜沉舟 配置价值望逐步显现

市场进入寻底阶段,配置价值有望逐步显现。当前股票定价的难点在于,经济增长与信用路径的不确定,带来盈利预期的模糊和风险偏好的下降。美联储鹰派表态、全球贸易活动的放缓以及疫情的冲击,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寻底阶段。短期交易的钟摆极难把握,但在共识的迷雾中更要心向光明。A股市场的动态估值已经计入了较多的悲观预期,上证估值已接近2018年极限时刻,距2020年疫情冲击低点估值也基本持平,表明随着市场的调整,中长期的配置价值正在开始显现。与前两轮估值底相较,国证价值更是被深度低估。

国盛策略:底部是怎样炼成的

总结来看,当前宏观风险水平仍在高位,且可预测性较低,想要据此判断难度很大;而微观交易层面,重要的三个见底信号:普跌、缩量、情绪底部拐点,目前尚未出现。因此,还不能过早给出底部的判断。在更加明确信号出现之前,我们在选股逻辑上继续推荐“红利+基本面预期改善”策略、“低估值低仓位+困境反转”策略。行业配置上建议继续重视三个确定性溢价:(一)“三重压力”下稳增长政策的确定性;(二)困境反转,远期业绩改善的确定性;(三)中短期内供需错配的确定性。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对于长期配置资金而言,当前的A股已经进入价值区间;但就时间来看,还需要明确的宏微观信号的出现;若上述风险偏好修复的宏观路径得以实现,二季度中后段可关注消费股的战略配置机会。

西部策略:为什么今年景气赛道持续调整

短期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初现曙光,联储五月加息节奏难超预期,二季度市场情绪修复将是确定性的。但是从更长维度看,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在反弹之后,未来市场整体投资风格的变化。从盈利角度来看,疫情扰动下实际盈利增速底部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晚于市场一致预期,而随着国内通胀的逐步回升,叠加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空间有限,市场主流的投资风格有望逐步转向价值投资(PB-ROE策略)。结构上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随通胀预期逐步升温,CPI相关的农业、必选消费板块仍然是全年的主线行情;2)疫情后业绩修复预期较强的快递物流,餐饮旅游,机场航空,以及传媒等线下经济相关行业有望引领市场反弹;3)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受到疫情扰动较小的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传统消费板块也有望迎来转机。

兴证策略:悲观预期反映到什么程度了?

从多项指标看,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1)股权风险溢价上,万得全A、上证综指、创业板指股权风险溢价已分别升至2010年以来的72.1%、82.2%和94%分位,均已超过2016年初股灾结束后的水平。2)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上,本轮市场从2021年12月中旬调整至今,上证综指已跌16.1%,超过2021年初的调整,斜率上接近2018年。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更大跌34.3%,在跌幅和斜率上都已超过2018年。3)估值层面,全A的PE估值均已逼近2020年3月疫情导致全球市场暴跌时的水平,创业板估值更已低于当时水平。4)市场活跃度上,沪深两市成交额也已回落至8000亿元/日以下,两融余额也从2021年三季度的接近2万亿元回落至1.6万亿元。5)增量资金上,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幅下滑,一季度偏股基金新发规模同比缩量82%,4月至今也仅发行111亿元,并且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机构的增量也有限;资金仓位上,虽然一季度负反馈式的减仓已经缓和,但多数机构的仓位仍在低位徘徊。显示市场情绪已接近冰点。因此,从多项指标来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尽管在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债利率上行、美股波动、俄乌冲突等内外部不确定性下,短期市场很难直接反转,但后续市场更多将从整体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

信达策略:滞涨到衰退的临界点

美股走弱、商品涨速变慢,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正处在滞胀到衰退的临界点。按照美股的经验,如果临界点来临前,美股没有调整过,则衰退期可能会出现20%级别的回撤。如果类似1970年5月、1974年6月,临界点来临前,股市已经大幅调整过了,衰退一旦来临,则可能会是股市的最后一跌。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贬值也可能和这一背景有关,汇率贬值初期对股市影响偏负面,但到了中后期则对股市影响较小。汇率和美国经济衰退近期可能会压制A股,不过影响不会太长。战略上,2022年可能是V型大震荡,上半年类似2018年,下半年类似2019年。战术上,3月中旬到4月初的反弹已经结束,时间上恰好是3周,符合熊市中反弹的正常时间范围,指数的下一次反弹,可能还需要等一等。

华西策略:持续震荡磨底 价值蓝筹占优

4月以来,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在国内外多重扰动因素下,投资者交易趋谨慎。海外层面,俄乌冲突加剧全球经济滞胀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提升,甚至浮现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国内方面,疫情使得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企业尚未恢复正常生产。往后看,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需等待更多基本面和政策信号得到验证,如疫情走势、企业复工复产进度等。在此之前,A股仍将以“震荡磨底”为主。市场风格上,推荐高红利,低估值蓝筹价值板块。具体到行业上,建议配置:“银行、地产、石油开采、电力、航空”等。

民生策略:寻找秩序 疫情、经济、海外加息中存在两条交易逻辑

交易逻辑之一是本土疫情下的经济寻底,2022年春节后的疫情扩散对经济的供需两端都造成了收缩效应,而目前的逆周期政策似乎不足以起到托住经济下行的作用,市场在这一局面下假设了三种交易的情形,分别是疫情困境反转相关的服务消费、交运等“稳增长”更大发力下的基建、工业金属;以及当前情况进一步恶化下的“衰退交易”,即市场如周四一般无差别下跌。交易逻辑之二是海外加息、通胀因此回落和人民币贬值,部分投资者选择相信美联储加息能够抑制通胀,“逆通胀交易”开始出现,因此布局了此前受成本端挤压利润空间严重的中下游制造业;另外,面对人民币快速的贬值,受益于汇率贬值的出口导向型行业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最典型的就是纺织服装业在周五的大幅上涨。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