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世界今亮点!达科为:自诩商业秘密反遭合作方“泄露” 客户巨亏还为其“赔本赚吆喝”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有关分类原则与方法规定指出,“当上市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而将目光移至此次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科为”),其对所属行业进行了重新界定,由新三板挂牌期间的“医药制造业”,调整为“批发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于此,关于质疑达科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声音”,未曾停止。实际上,达科为此番上市面临的问题或不止如此。其中,已申请豁免披露的商业秘密“惨遭”客户公开,员工人数及受教育程度变来变去信披似“儿戏”。此外,2014年已成立的一家客户,在2020年仅实现营收20万元,亏损额近九千万元,同期却为达科为贡献逾800万元的销售收入。

一、客户营收仅20万元且亏损近9,000万元,仍为达科为创收超八百万元

在达科为的客户中,包括科研单位和生物医药企业等客户类型。

奇怪的是,达科为第三大生物医药企业客户,在营收仅20万元、亏损近九千万元的情况下,仍在当年度向达科为采购逾8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达科为净利润同比增长488.12%。

1.1 近三年业绩持续增长,其中2020年净利润增速突破400%

近五年来,达科为净利润曾两度实现“暴增”。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3-2021年,达科为营业收入分别为0.97亿元、1.11亿元、1.54亿元、1.83亿元、2.25亿元、3.3亿元、4.35亿元、6.05亿元、8.37亿元。2014-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14.3%、38.66%、19.44%、22.38%、46.77%、32.11%、39.04%、38.3%。

2013-2021年,达科为净利润分别为360.19万元、-461.76万元、-747.7万元、195.62万元、327.13万元、1,127.04万元、1,382.96万元、8,133.45万元、10,351.25万元。2014-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228.2%、-61.92%、126.16%、67.23%、244.52%、22.71%、488.12%、27.27%。

可见,2018年和2020年,达科为净利润增幅均突破200%。

据2022年9月21日签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以下简称“招股书”),2022年1-6月,达科为实现营业收入47,439.39万元,同比增长26.86%。同期实现净利润为4,779.23万元,同比增长11.17%。

在2020年达科为净利润“暴增”488.12%背后,达科为的重要客户存采销数据失衡“异象”。

1.2 2019-2021年鼎成肽源均系前五大生物医药企业客户,累计贡献收入逾1,600万元

据招股书,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成肽源”)是达科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前五大客户。

2019-2021年,鼎成肽源分列达科为第五大、第四大、第三大生物医药企业客户,销售标的为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同期,达科为向其销售金额分别为295.77万元、873.29万元、525.2万元。

2022年1-6月,鼎成肽源未进入达科为前五大生物医药企业客户。

据《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9-2021年,达科为对鼎成肽源的销售收入合计为1,694.26万元。

1.3 2020年鼎成肽源营收仅20.15万元,净利润为-8,946.21万元

然而,该客户却存在采销数据失衡情形。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20年,鼎成肽源的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中主营业务收入均为20.15万元,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为-8,946.21万元。

同期期末,鼎成肽源资产总额4,812.23万元,负债总额17,815.55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003.32万元。

2021年年报中,鼎成肽源并未披露其具体资产状况信息。

1.4 鼎成肽源成立于2014年,从事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和技术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鼎成肽源是一家从事肿瘤分子靶向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和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据鼎成肽源官网信息,鼎成肽源于2014年3月在北京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注册成立。

这意味着,2014年已成立的鼎成肽源,在2020年仅实现营收20万元,亏损额近九千万元。同期,鼎成肽源却为达科为“贡献”逾800万元的销售收入,现采销失衡的异象。

而关于客户的问题仍在继续。

二、称科研仪器交易数据为商业秘密已申请豁免披露,不料遭客户“公之于众”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在达科为主要产品中,达科为称其细胞计数仪等科研仪器的采购、销售单价等交易数据,属于达科为的商业秘密,已申请豁免披露。但奇怪的是,上述交易数据却在达科为客户的招股书中被披露出来,令人费解。

2.1 主要以代理方式销售科研仪器,其中包括细胞计数仪等细分产品

据招股书,达科为主要产品分为生命科学研究产品、病理诊断产品以及其他产品三个大类别。在生命科学研究产品中,又分为代理科研试剂、自产科研试剂以及科研仪器三个小类别。

其中,达科为在提供科研试剂的基础上,也为客户提供科研仪器及耗材。达科为主要以代理方式为客户提供第三品牌的细胞计数仪、细胞功能分析仪、细胞电转仪等科研仪器及耗材。

据2022年6月14日签署的《关于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2022年9月21日签署的《关于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2018-2021年及2022年1-6月,达科为科研仪器实现收入分别为2,388.79万元、2,060.61万元、2,869.55万元、3,638.52万元、1,600.7万元。同期达科为科研仪器销量分别为265台、255台、280台、290台、138台。

通过上述销售收入及销售数量不难看出,近年来,科研仪器该项产品对达科为重要性日益凸显。

需要指出的是,达科为以商业秘密为由,仅披露了科研仪器整体的销售单价,并未将科研仪器中细分产品的销售单价予以披露。

2.2 细胞计数仪等具体产品单价涉及达科为商业秘密,已申请豁免信息披露

据首轮问询回复及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报告期内,达科为科研仪器的主要产品包括细胞计数仪、细胞功能分析仪和细胞电转仪,占科研仪器收入及销售数量的比例均在85%以上。

报告期内,达科为科研仪器主要产品的单价整体基本平稳,由于科研仪器不同型号之间的单价存在差异,不同型号科研仪器在各年度销售数量存在一定变化,导致部分年度科研仪器单价存在一定波动。具体产品单价涉及达科为商业秘密,已申请豁免信息披露。

事实上,不仅是销售单价,达科为对科研仪器中细分产品的采购单价,同样申请豁免披露。

2.3 科研仪器采购金额、数量及采购单价亦涉及商业秘密,同样已申请豁免披露

据招股书,达科为主要以代理方式为客户提供第三品牌的细胞计数仪、细胞功能分析仪、细胞电转仪等科研仪器及耗材。

据首轮问询回复及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报告期内,达科为代理的科研仪器的主要产品包括细胞计数仪、细胞功能分析仪、细胞电转仪和流式细胞仪。

同时达科为表示,其代理科研仪器具体产品类别的采购金额、数量及采购单价,亦涉及商业秘密,同样已申请豁免披露。

由此可见,包含细胞计数仪在内的科研仪器,无论是采购单价亦或是销售单价,达科为均称其属于商业秘密,已申请豁免披露。

然而,在达科为合作客户的公开文件中,却对上述商业秘密进行了披露。

2.4 客户百普赛斯在招股书中,将采购自达科为的细胞计数仪采购单价公示

据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普赛斯”)于2021年9月24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以下简称“百普赛斯招股书”),百普赛斯是一家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为满足百普赛斯生产及检测服务需要,报告期内即2018-2020年,百普赛斯采购的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生物分子互作分析仪、细胞分析仪、离心机、蛋白纯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冻干机、反应器、酶标仪、培养箱、细胞计数仪等。

同时,百普赛斯在招股书中披露了,截至报告期末百普赛斯主要设备情况及市场公允价格对比情况。

表格显示,截至报告期末,百普赛斯拥有的细胞计数仪,数量共计8台,供应商包括达科为、Vita Scientific、北京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

其中,2020年,百普赛斯采购自达科为的细胞计数仪,平均采购单价为59.8万元,市场公允价格为54-65万元。

显然,作为达科为客户的百普赛斯,其存在向达科为采购细胞计数仪的情形,且百普赛斯在其招股书中,将其向达科为采购细胞计数仪这一科研仪器细分产品的平均价格进行了披露。

在此情况下,达科为称上述科研仪器的采购单价、销售单价等交易数据,是否真正属于达科为的商业秘密?若属于商业秘密,为何达科为的合作伙伴并未履行保密义务?达科为是否以商业秘密为名,行“选择性信息披露”之实?尚待监管核查。

三、员工人数变来变去信披似“儿戏”,官网涉嫌夸大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人数

员工数量及员工受教育程度,均是企业规模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然而对于达科为来说,员工人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的真实性,或是其上市路上绕不开的问题之一。

3.1 官网关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信披自相矛盾,招股书披露的人数“缩水”

一方面,达科为官网披露的关于其员工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前后矛盾。

截至查询日2022年9月20日,达科为官网显示:达科为创立于1999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以深圳为总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香港等十余城市设有分支机构的集团性企业,员工有850多人,其中6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但奇怪的是,在上述达科为企业介绍的下方却显示:达科为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显然,对于员工受教育程度,达科为官网所示信息自相矛盾。

而截至查询日2022年11月17日,达科为官网信息已作更改,已将“员工有850多人,其中6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修改成为“员工有850多人,其中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可见,达科为官网关于员工学历的内容曾上演“手抖式”信披。

另一方面,达科为官网披露的员工受教育程度,与招股书亦存在矛盾。

据招股书及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2018-2021年及2022年1-6月各期末,达科为员工人数分别为456人、520人、536人、724人、791人。同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分别为310人、343人、328人、435人、467人,占比分别为67.98%、65.96%、61.19%、60.08%、59.04%。

可见,近五年来,达科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逐年下滑,最高比例为2018年末的67.98%。到了报告期期末即2022年6月30日,已下滑至不足六成。这与官网披露的“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相去甚远。

在此情况下,达科为官网中的90%以上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说法,系从何而来?是否被删减掉“60%”,才是达科为员工真实的受教育程度?并且,招股书披露的员工人数,与官网显示的员工人数,也存在出入。

而问题并未结束。在达科为多处公开招聘信息中,其员工人数及受教育程度均出现“多个版本”。

3.2 公开招聘信息员工人数出现第三个“版本”,信披真实性迷雾重重

据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开信息,达科为于2021年4月11日在中南大学举行招聘宣讲会。其中宣讲会详情信息提及:达科为员工600多人,其中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不难发现,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示的信息,与达科为官网所示企业介绍信息一致。但在员工人数方面却由官网的850多人下降至600多人,减少了逾200人。

问题尚未结束。

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21年3月12日发布信息,达科为医疗设备将于2021年3月19日本高校招聘。

企业介绍部分显示,达科为员工600人左右,其中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而据招聘平台公开信息,截至查询日2022年11月17日,达科为仍有在招职位。其公司简介部分称,达科为员工超过600人,其中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可见,达科为在多处招聘平台及宣讲信息中,均披露其员工人数为6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90%。到了官网中,达科为员工人数却变成了800多人。而招股书则显示,2021年年末,达科为员工人数为72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60.08%。

官网、招股书及招聘平台3处关于达科为员工人数信息,究竟哪一处为真实数据?达科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究竟为多少?多处矛盾之下,达科为的信息披露质量或打折。

2019年,达科为宣称的员工人数及员工受教育程度,也存在“打架”情形。

3.3 2019年达科为员工人数及受教育程度,也与高校披露的招聘信息“对垒”

据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于2019年3月1日发布信息,达科为将在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进行招聘。企业介绍部分显示,达科为员工人数超过350人,其中8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估算可知,达科为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数约为280人。

而在招股书中,2019年末,达科为员工人数为52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343人,占比65.96%。

可见,达科为在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招聘信息中披露的员工人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以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均与招股书不同。个中矛盾是否因数据统计的口径有关?还是信披质量存缺失?

3.4 2018年达科为曾举行招聘宣讲会,员工人数与招股书“打架”

2018年亦是如此。

据安徽科技学院于2018年12月27日发布信息,达科为将在安徽科技学院进行招聘。企业简介部分显示,达科为员工约500人,其中90%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同样是2018年,关于达科为员工人数及受教育程度,细胞生物学学会披露了另一版本。

据细胞生物学会发布信息,达科为于2018年举行了招聘宣讲会。达科为在宣讲会中使用的文件显示,达科为员工人数为400+,其中28%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9%为本科学历、13%为大专学历。

也即是说,达科为曾在2018年的招聘宣讲会中宣称其员工人数为4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87%。

然而放眼招股书,2018年末,达科为员工人数为45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为67.98%。

可见,包含招股书信息在内,达科为2018年的员工人数及受教育程度,亦存在“三个版本”。

自2018年起,达科为的员工人数及员工受教育程度,便矛盾频现。各处数据孰真孰假?员工人数真实情况几何?或要打个“问号”。

乱花渐欲迷人眼。诸多问题缠身,达科为是否能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达科为

标签: 2014 上市公司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