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速讯:两部门发文要求医卫、财经主播“持证上岗” 剑指31种行为

在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的经营责任以及征税方式进一步明确后,直播行业整顿继续加码。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出不得“发布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等31种行为,旨在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治理直播行业乱象。


(资料图片)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网络主播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打赏、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税、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达6.38亿,同比增长47.2%,占网民整体的63.1%。反映主播从业人员规模的MCN机构数量在2021年达到近3.4万家,预计2022年将突破4万家。

此番直播行业整顿值得关注的是,《规范》要求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认为,国家要求取得资质、考核上岗很有必要,这样才能保证直播行业健康地发展下去。“直播领域很多是颜值比较高的年轻人,很多主播教育程度不高,甚至连正规的大学毕业文凭都没有,工作经验也不丰富,主要是靠颜值获取粉丝。这些人在推广介绍产品的时候很难达到专业水平,有时还会出现错误,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害。”

罗攀是一名有12年高校金融教学经历的财经博主,目前在通过网络直播开展金融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他认为,《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出台,可以提高整个直播行业的门槛,有利于提高网络世界知识的可靠性和专业性,否则普通网民无法鉴别一些专业领域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有利于打击行业虚假信息,优化网络环境,虚假信息背后可能涉及到犯罪的问题。

罗攀告诉财联社,任何一个文件的出台,都可能牵扯到消费、经济问题。直播并不是个孤立的行业,背后是消费模式的转变。比如一系列商品的销售,主播通过平台进行前端的直接展示,背后效益来自商品的销售,这是个闭环。

“我们也要看到新规的出台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的出现。网络主播更多是个人观点的表达,我认为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要给予更开放包容的环境,只有这样,直播市场才能活跃,如果过窄,行业会很快萎缩,不利于发展。希望新规的出台让真正乐于分享的行为变得更有利、更可行,让传递虚假信息的行为受到打击。”罗攀说。

简基金首席研究员张竹然告诉财联社,2019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较为长期、稳定的结构性牛市,使得股市、公募基金增长规模较快,不仅给资管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一阵春风,同时也给各大自媒体平台带来了重大红利:一大批面向财经等专业行业的主播应运而生,这些主播在给一般民众普及财经知识,增强财商教育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当一部分主播没有相关从业经历,甚至自身没有接受过财经类系统教育,仅仅是利用自己自身的粉丝优势,对行业健康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财经主播甚至存在为了绑定销售,刻意制造焦虑,给小白投资者“挖坑”,以牟取不当利益。因此,对财经主播设置相应的门槛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步避免了该市场的鱼龙混杂,对未来催生一大批优秀的、职业化的,真正能在财商领域给投资者适当性教育的主播有积极影响。

《规范》明确要求整治“饭圈”乱象,网络主播应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不得引导用户低俗互动,组织煽动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实施网络暴力。

那么,网络主播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何种处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称,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要强化警示和约束;对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对构成犯罪的网络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失德艺人不得提供公开进行文艺表演、发声出镜机会,防止转移阵地复出。

(文章来源:财联社)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