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锂价一年涨7倍、锂电量价齐升供需失衡 锂资源成“兵家”必争之物 上市公司争夺产业链话语权!

2021年以来,全球电动车交付量不断创下新高,锂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凸显,强劲需求之下,引来资本纷纷加码投资。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一方面资本布局锂电池产业链之下,行业标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锂电池产能并不匹配,短期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锂电企业忙扩产,暂时难改供需失衡局面

随着电动车浪潮携颠覆之势来袭,锂资源的地位骤然生变,一把捏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全球电动车交付量不断创下新高,锂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也日益凸显。实际上,锂电池供需紧张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远期的强劲需求也强化了资源端的配给与价值。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欧、美、日、韩的老牌车企纷纷设置了明确的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中国也于10月26日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首次明确远期目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299万辆,同比增长166.8%。中汽协最新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40万辆。

动力锂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促进了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根据高工锂电 GGII 数据,我国锂电制造设备市场规模由2015的120亿元增长至 286.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9.04%。在锂电池需求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产品供给能力成为未来各锂电池厂商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相较于市场旺盛的需求,动力锂电池产能却并不匹配,短期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刺激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和蜂巢能源等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启新一轮扩产浪潮,有望在未来3-5年释放巨大的设备市场需求空间。“向产能冲锋”成为2021年锂电行业发展的最核心话题。

2021年12月22日,国内玻纤行业龙头中材科技(002080.SZ)发布公告称,内蒙中锂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23.03亿元建设“年产7.2亿平方米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生产线项目”。

2021年12月26日,恒力石化(600346.SH)湿法隔膜生产线设备采购签约仪式在恒力(苏州)产业园举行。根据协议,公司旗下康辉新材料将引进日本芝浦机械株式会社和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共12条,年产能16亿平方米。

但是,锂电产能扩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建设周期需要6至9个月,产能爬坡周期需要3至6个月,达到一定的产能利用率(涉及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产品结构)也需要时间,导致锂电供应“远水难解近渴”,供需持续失衡。

上游资源成必争之地

政策明确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动力电池厂家纷纷宣布加倍扩产,市场囤货情绪高涨,加之卖方市场影响力提升,加剧了锂电市场供需失衡,促使锂矿报价不断上行。

六氟磷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电解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电解液总成本的43%),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售价一路攀升。

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9月份六氟磷酸锂的市场报价约为7万元/吨,但截至2021年12月22日,六氟磷酸锂的市场报价已突破50万元/吨。即便是如此,很多生产企业目前基本无库存,现货紧张,通常以交付订单为主。

一方面是锂价一路狂飙突进,另一方面是电池企业满负荷生产,但与电池装机量增幅不相匹配的是,电池企业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盈利增长。

记者观察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鹏辉能源等5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仅宁德时代的毛利率环比为正。其中,亿纬锂能今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1.53%,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0%;国轩高科和鹏辉能源的毛利率则连续两个季度下降,降幅分别达到9%和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游材料商迎来业绩大爆发。其中,“锂业双雄”之一的赣锋锂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4亿元,同比增长81.19%;实现归母净利润24.73亿元,同比暴涨648.24%。天齐锂业也逐步走出债务阴霾,虽然净利润仍在亏损,但股价较年初飙升175%。

虽然宁德时代尚能凭借行业地位以签订长协大单,以锁定材料成本,保住自身盈利水平,但电池制造企业沦为上游资源企业“打工人”的现实却毋庸置疑。对于电池制造企业来说,为了压缩成本,争夺在产业链的话语权,“抢矿”已成为必须走的一步棋。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锂矿在产业链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具有优质锂资源的企业成本优势凸显,盈利弹性会充分释放,而在资源端布局存在短板的下游企业将利润承压。

“从供应维稳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控制住锂矿就是控制住了核心原材料。”在于清教看来,在下游锂电需求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锂矿资源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前提。

对于本土上游企业来说,未来与中游制造商之间的斗争升级似乎不可避免,资源储备将直接影响当前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上游企业在海外大量购买锂矿,可以确保未来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并能够锁定这些资源。下游的电池制造企业下场“扫矿”,核心战略在于保障锂原料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风电装机值得期待

世纪证券称,一到两年内,锂资源供需依旧偏紧,价格或将维持高位甚至创出新高。但长期来看锂价终会回落,一方面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的锂矿项目可能使锂供应出现明显过剩,另一方面低成本卤水提锂产能将快速增长,将会对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高成本岩石矿物提锂供应商的扩张形成压力,也会对高成本的黏土型锂矿的开发利用形成挑战,最终造成锂价下跌。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开启,风电也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期。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2亿千瓦,同比增长9.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2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9亿千瓦,同比增长24.1%。光伏新增装机3483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2470万千瓦。

截至目前,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015万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是2020年底欧盟风电总装机的1.4倍、美国的2.6倍,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目前,风电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13%。

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在2015年首次突破1亿千瓦;2019年突破2亿千瓦,用时4年;此次突破3亿千瓦,用时仅2年。

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按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5年我国风电装机有望达到5亿千瓦,2030年达到8亿千瓦,2050年达到22亿千瓦,2060年将突破25亿千瓦。

同时,我国建立起一条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成熟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至30多个国家,风电机组的产量占全球的2/3以上,发电机、轮毂、机架、叶片、齿轮箱、轴承等的产量占全球的60%~70%。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撰文表示,风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是要解决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拓展应用场景,让更多主体受益。接下来,风电产业要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必须进一步扩大“朋友圈”,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高耗能产业、金融机构等各行各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它们实现碳中和的“伙伴”。

其次,加快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风电的经济性。当前,产业链上仍有短板亟待补齐,需要业界基于关键与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包括风电机组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开发,大功率齿轮箱和百米级叶片等部件技术的持续突破,以漂浮式为代表的海上风电前沿技术研发,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陆上和海上工程装备的专业化研发,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风电行业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与其他能源的综合利用、协同利用,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风电消费需求也将对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全行业的制造体系、服务体系也会随着消费量的拓展而更趋完善。

(文章来源:商学院)

标签: 能源 锂电池 资源 新能源 新能源 新能源 利率 消费 业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