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 如何减损?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发展全谷物产业,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在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取得实效。
加工环节是粮食损失浪费较重的一个环节。据估算,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孙辉认为,消费观念引导滞后、成品粮过度加工问题突出、新理念新技术推广不足、加工工艺不规范、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等因素是造成粮食加工环节损失的重要原因。
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一度陷入过度追求“精米白面、主食精细化”的饮食消费误区。粮食加工企业为了迎合市场,过度加工情况较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供应的精米占90%以上,细面超过70%,加工精度更高的麦芯粉、雪花粉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过度追求精米白面,不仅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且增加了能耗,极大浪费了水电资源,降低了成品粮出品率。长期食用精米白面也有可能出现因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对居民身体健康有潜在风险。”孙辉说。
可喜的是,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从“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不再追求“精米白面”,对全谷物的消费量明显增加。适应新需求,粮食加工企业也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变。
湖北武汉兴正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正生告诉记者,以前企业采用的是常规流程加工大米,即4台米机、5台抛光机的加工工艺,造成大米过度碾磨抛光,碎米多,膳食纤维流失严重。现在改进工艺流程后,只保留了3台米机、减少抛光机的使用,增加了凉米装置、润糙装置、大米精选设备、云色选机等,缩短了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对大米进行适度碾磨抛光,降低了破碎率,增加了出品率,同等稻谷经过改良工序可多产出大米2%左右。
“标准在引导粮食企业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孙辉说。以前,粮油产品标准中以表征加工精度的指标作为定等指标内容,加工精度越高产品等级越高。2018年修订发布的大米国家标准降低了加工精度的要求,提高了出米率。新修订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调整了灰分的限量要求,由不高于1.4%调整为不高于1.6%,相对提高了出粉率,减少小麦粉价值损耗。
近年来,我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制定了“中国好粮油”系列行业标准,突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节粮减损。各地以此为基础制定地方好粮油标准,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从追求加工精度导致的过度加工向生产优质粮油产品的适度加工转变。
据介绍,实施适度加工可以提高粮食出品率。以大米为例,若适度加工,粳米出米率约为70%,籼米约为68%。据调查,目前我国粳稻出米率平均为65%左右,籼稻为63%左右。应用适度加工生产技术,出米率可提高3%至5%,一吨稻谷可增加30公斤至50公斤大米产量,以大米每公斤6元计,每吨可增加效益180元至300元。按2019年1.59亿吨食用稻谷加工量计算,可增加出米量470万吨至790万吨,以亩产470公斤计算,相当于增加了约1000万亩至1600万亩耕地的稻谷产量。而且,适度加工可以降低企业能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从低值化向高值化转型
粮食深加工副产物利用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谷物加工副产物麦芽、麦麸、碎米、米糠、稻壳、玉米胚芽,不仅广泛应用于酿酒、调味品、饲料行业,而且被加工成代餐食品、固体饮料、烘焙以及面制品等食品。但由于加工技术与装备落后等原因,仍有大量粮食加工副产物被低值化处理或者被抛弃。
推动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从低值化向高值化转型,提高粮食附加值,是粮食加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
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构建小麦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用小麦生产出10大系列500多种优质产品,对每一粒小麦“吃干榨尽”。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在小麦初加工时,他们仅提取小麦30%最精华部分,生产各类高档功能专用粉,次粉和中路粉进入深加工,开发蛋白粉、特级食用酒精、变性淀粉、胚芽油、麦胚多肽、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以液态酒糟为主要原料,与鲜贮玉米、麦麸等通过科学配比,生产纯粮液态饲料,全部用于生猪养殖;养殖产生的粪污制作沼气,将粪污转化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黄河岸边建设了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施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料。
不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还较低,如米糠综合利用比例不足20%,而日本可达90%。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加工方式比较粗放,如稻谷过度碾磨、油料高温压榨等,直接导致产品优品率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虽然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的技术已经过关,但投入大、产出低,产业化进展慢,一些企业不愿意投资。
粮食加工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合理高效高值化利用存在较大空间。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的实施,要尽快启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综合利用碎米、米糠、稻壳、麦麸、胚芽、玉米芯、饼粕、油脚等,开发米粉、米线、米糠油、胚芽油、膳食纤维、功能物质、多糖多肽等食品或食品配料,提高粮油利用效率。
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如何解决我国谷物过度加工的问题,如何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专家认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技术减损,采取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举措,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使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粮食加工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型。针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问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大宗面制品、米制品和油料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突破绿色加工、适度精炼技术、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解决我国粮油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
如果为追求“适度加工”而牺牲口感,消费者也很难买账。孙辉认为,推进加工技术向适度加工转变,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加大粮食安全及其高品质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过度抛光大米看上去很亮,但并不代表好吃,相反,抛得越亮食味下降越多;二是细化不同类粮食“适度加工”的内涵及评价指标,如大米的适度加工应该是在尽力保持口感和营养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出米率,要明确用什么指标表征这个“度”;三是在粮食加工过程中,要提升此类指标的检测技术、在线智能化控制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建立全产业链精准营养适度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并推广应用;四是利用生物技术突破解决粮食加工副产物高效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如提升产品品质的发酵工艺技术、功能物质提取和产品研发、分类利用技术等;五是加快建立健全全谷物加工技术新体系,包括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口感改善和营养保持技术、保质技术等。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综合实力够强,智路建广完全符合紫光重整管理人要求
智路建广管理模式和盈利能力向好,紫光集团重组未来可期!
康师傅“急难救助车” 救灾一线一碗热面暖人心
排行
精彩推送
- 国内商品期货开盘普涨 沪镍涨近4%
- 复星医药、博瑞医药双双涨停开盘
- 旅游股开盘领涨
- 军工股开盘大幅走低 多股跌超9%
- 国产软件板块持续走强
- 明日主题前瞻:价格创十年新高 需求占比或提升5倍以上 特斯...
- 西点药业募投项目信披现罗生门 税收优惠或难“无缝衔接”
- 股市早8点丨注意到北向资金“牛尾跑步进场抄底扫货”
- 冬天“最火”项目 冰雪旅游12月开始保持周均超40%增长
- 国产剧《开端》爆了!它们成功押宝 两家上市公司在列 还有...
- “顶流”张坤在管规模1019.36亿,再度小幅缩水,增减仓动作全...
- 城市减碳空间有多大
- 贸发会议: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强劲反弹
- 下调首付比例!多地楼市调控松动,从公积金买房开始
- LPR罕见“双降息”,房贷月供变少!买房更容易了?
- 我钱都去哪了?2021年居民消费榜告诉你
- 油价攀升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 中国最大超稠油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2000万吨
- 深圳盐田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416.11万标箱
- 农业农村部:春节、冬奥会期间“菜篮子”供应充足
- 住建部: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企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 青海政协委员:以环保为目标打造中国碱都
- 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官方回应如何扩种大豆
- 十问中国经济2022:如何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 春节恰逢冬奥,肉蛋奶果菜鱼供应总量充足!
- 中科环保、BYD半导、工大科雅1月27日创业板首发上会
- TMT时报|字节跳动2021年日均进账10.7亿元人民币 中兴旗下手...
- 竞争力超强!基金经理称光伏产业链值得重点挖掘
- 湖北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 疫后经济强势复苏重振
- 重庆直飞香港客运航线复航
- 福布斯发布2022年美国慈善富豪25强 巴菲特居首
- 青客租房申请破产清算 曾为国内长租公寓第一股
- 报告:中国科技企业仍将引领办公楼需求增长
- 贝恩: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推出系列举措 全力做好春节期间重要...
- 农业农村部:2021年粮食产量创新高
- 到2025年我国实现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 枢纽机场...
- 山西省政协委员刘兴亮:用“元宇宙”打造数字文旅新业态
- 粤政协委员建言:建立跨境电商行业标准 打造产业生态链条
- 中药创新药密集获批上市!片仔癀3款中药新药在研 未来3~5年...
- 预制菜再成资本市场新宠,万亿市场谁是赢家?
- 中石化近亿元投资博清科技,首入机器人赛道
- 又一起“青花椒”案二审胜诉,成都商户:准备申请自己的商标
- 以智能化破题转型升级 重庆加速打造“智造重镇”
- 海关总署: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启动
-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办卡续费要谨慎
- 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四标首个连续梁浇筑合龙
- 住建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坚持“房住不炒”
- 五部门调整疫情期间免税店经营和招标期限规定
- 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突破1000万吨 实现新年开门红
- 深交所网站显示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 【数据看盘】外资扫货大金融 一银行股连续四日买入居首
- 创业板上市委:比亚迪半导体等三家企业首发1月27日上会
-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125.76亿元 大幅净买入中国平安13.53亿元
- 龙虎榜:2.52亿抢筹拓新药业 外资净买2股 机构净买6股
- 1月20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个股普跌!大金融板块逆市护盘 流动性环境向好 机构:关注...
- 百世集团因交通事故新增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127.74万元
- 农业农村部: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
- 拼多多与美的集团合作:年销售额破100亿共同推动数实融合
- 公益是社区的基因,哔哩哔哩公益平台正式上线
- 四川两会聚焦“双碳”目标 多领域发力打通绿色发展之路
- 地产股债大涨!LPR“降息”落地,房贷少了!还释放哪些信号?
- 足力健新增被执行信息 执行标的为128万元
- 多家公司元宇宙商标被驳回
- 游戏人均支出344元,氪金王腾讯、网易现吃老本隐忧
- 当“织布机”变成“断魂刀” 一场万亿成交下的存量博弈
- 港股招商局中国基金:附属公司完成出售寒武纪股份 获得分配...
- [情绪与偏差]震荡弱势 个股补跌
- 逆势大涨 重要信号释放!
- 投诉量超6000条 新老IP交替明显!股价走低泡泡玛特如何破局?
-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5.76亿元(附股)
-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25.76亿 净买入招商银行17.1亿、中国平安13.53亿
- 名将傅友兴最新持仓:贵州茅台退出十大重仓股 增持轻工、汽...
- 四川两会聚焦“双碳”目标 多领域发力打通绿色发展之路
- 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 同比增长30.5%
- 商务部:取消加征关税符合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
- 广东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发布 深圳31758元/平方米居首
- 青海:2025年枸杞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以上
- 农业农村部: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夏粮小麦丰收
- 农业农村部: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超2200元
- 从地方两会看“数字长三角”:发力加速跑 提升全球话语权
- 农业农村部:2021年猪肉产量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
- 农业农村部:预计未来3个月菜价将比较坚挺
- 开年来新基金成立总规模542亿 不足去年同期1/6
- 北向资金尾盘加速抄底
- 北向资金尾盘净流入超150亿元
- 北向资金抢筹125亿!金融股走强 逾3800只股下跌
- 和信投顾:大盘早盘探底回升 超3600只个股下跌
- 地产债整体走高
- 五大上市险企2021揽2.49万亿保费 2022保险业能否走出资产负...
- 和信投顾:指数缩量整理 金融扛起大梁
- 年内最赚新股诞生:N诚达破发潮中一枝独秀 单签最高盈利超5万元
- 复盘50涨停股:九安医疗、精华制药、翠微股份封板 湖北广电炸板
- 三胎概念股大涨 国家卫健委称将研究出台更多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 恒指大涨逾3%逼近25000点 科技指数飙升4.5%
- 【每日收评】北向资金超百亿买入难挡两市普跌局面!资金抱团...
- 河南安阳:职工治疗观察隔离期间需支付报酬
- 摄像头遭破解视频成“套餐”?猎奇扭曲的买家和卖家
- 河南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