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赶酱酒热,朱伟执掌的贵州醇频频释放收购的信号,吊足了人们的胃口。14日,贵州醇收购酱酒资产一事终于以朱伟在其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消息而落地。
并购蔺郎酒业
9月16日,贵州醇董事长、总经理,枝江酒业董事长、总经理朱伟通过其个社交号发布消息称,贵州醇和江苏综艺集团旗下三际投资公司共同全资收购酱酒企业蔺郎酒业以下简称“蔺郎酒业”)。
对于收购金额以及具体收购事项,朱伟并未披露。
但收购的理由,朱伟列出了以下四点。一是产区的正统性,即赤水河畔,在茅台对岸;地处古蔺,与郎酒为邻。二是产能的引领性,四川省酱酒产能第二。三是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厂,近50年酱酒生产历史。四是其是全行业的幕后英雄,作为原酒供应生产商,销售已经超过5亿元。
此外朱伟还表示,此次收购之后,贵州醇广告语正式改为:全国第三大酱酒产能企业。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泸州蔺郎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9日,注册资本为1.18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梅绍尧。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蔺郎酒业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酱香型白酒产能约10000吨,储酒能力30000吨。现拥有基酒7000余吨,其中5-12年老酒约6000吨。2020年,蔺郎酒业主营收入为5.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贵州醇酱酒产能为1.25万吨,叠加此次收购的蔺郎酒业1万吨产能,其总产能为2.25万吨。
数据显示,茅台产能为5.6万吨,习酒产能约为2.5万吨,郎酒酱酒产能约为2万吨、金沙产能约2万吨。根据目前数据来看,此次收购后,贵州醇将成为第三大产能酱酒企业。
据了解,有消息表示,按照此前规划,贵州醇将在2025年底实现酱酒产能4万吨。目前2万吨的产能即便有“第三”之衔,但在新一轮的酱酒扩产之后,优势并不明显。快速走到4万吨,是贵州醇的当务之急。
频频“喊口号”陷“争议漩涡”
被外界称为“酒业红人”的贵州醇董事长朱伟凭借着在社交媒体打造个人IP,以及发布争议话题,逐步吸引了市场的关注。据统计,朱伟的社交媒体个人账号有5.8万粉丝,自注册以来已发布1928条消息,24万获赞,俨然成为白酒行业中,最“网红”的董事长。
自2020年2月起,朱伟正式操盘贵州醇,口号式目标比比皆是。初掌贵州醇酒业,朱伟以一封行业公开信的形式向外界公开了企业未来发展目标。
朱伟称,贵州醇要从零起步,“十年实现2000亿市值”、“3个月扭转8年亏损”、“实现利润过亿”、“重回湖北第一”、打造“2-3个全国性品牌,10个左右省级名酒品牌”。
今年5月9日,朱伟在今日头条平台再一次发文,“一年前,我们提出10年2000亿市值的目标,很多人说吹牛。那么,不妨再把牛吹大一点:现在来看,2000亿市值的目标也许用不了十年了,七年?八年?”
提出市值目标后,时隔四天的5月19日,朱伟再次立下贵州醇未来5年实现100亿销售目标,而这次目标被朱伟定义为“短期小目标”。
面对这样的“豪言壮语”随即迎来行业的质疑声,认为贵州醇是在“空想”而朱伟则是在“吹牛”。有网友评论道,“真敢吹,现在枝江加贵州醇才做了几个亿?”“当前先解决上市的问题,再来吹2000亿市值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质疑声,朱伟并未作出改变,反而更加执着。其在个人头条号上表示: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有业内人士指出,朱伟的这些“口号”更多作用在于激励团队,实现起来很难。贵州醇母公司综艺股份目前市值只有67.6亿元,且52周最高市值亦不过96亿元,与1000亿市值还差着90.5%。
欲靠涨价完成“口号”
为了早日实现“口号、目标”,贵州醇下足了功夫将“提价”作为实现业绩的最快手段。
据了解,今年5月17日,朱伟在其今日头条个人号上宣布:由于成本上涨、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贵州醇酱香5年产品即日起涨价15%,市场指导价提高到799元每瓶。
朱伟自问自答:这个价格高不高呢?看和谁比了,飞天茅台酒同样是五年,价格已经3000元左右了。
对于贵州醇的提价,有网友表示,先别忙着跟风提价,现在抓紧时间做好产品定位吧,你的价格决定日后的生存空间。
也有网友进一步表示,贵州醇此次提价缺乏一线名酒品牌支撑,且幅度过大,相关价格能否为市场接受仍需观望。
更有网友直言,目标定大了吧,靠提价来完成目标可不是长久之计。
据了解,贵州醇近几年一直学习茅台,可谓是学的面面俱到,就连价格也向茅台看齐。
记者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了解到,一瓶贵州醇酱香型白酒纯粮食酒真年份10年53度,500毫升价格为1599,比茅台的1499价格还高出100元。
资料显示,贵州醇是靠浓香型白酒起家的,直到2001年才“跟风”推出了酱香型白酒产品。
行业内酒企人士表示,酱香型白酒完全由粮食发酵,酿酒工序复杂且周期较长,对产地和原料等要求苛刻,能够做到极致的只有飞天茅台和青花郎,以及部分习酒,其他酱香型白酒所使用的粮食、水等原料,根本比不了以上酒企,贵州醇还差的远呢。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标签:
贵州
产能
争议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