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谁“做空”了房地产美元债?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7月22日,融创中国(01918)2025年7月到期美元债创10个月最大跌幅;

7月26日,融信中国(03301)美元债暴跌,领跌中国高收益美元债;

7月26日,中梁控股(02772)2022年1月到期美元债创6个月最大跌幅;

8月20日,中国奥园(03883)美元债跌幅扩大;

9月2日,花样年控股(01777)旗下多只美元债剧烈波动;

9月2日,富力地产(02777)2022年1月到期美元债跌幅创纪录;

9月3日,建业地产(00832)美元债暴跌,领跌中国高收益美元债;

9月6日,红星美凯龙(01528)2022年到期美元债创6个月最大跌幅;

9月8日,金科股份(00656.SZ)2024年到期美元债势创2个月来最大跌幅;

9月13日,阳光城(00671.SZ)2023年到期美元债势创7个月最大跌幅;

9月13日,新力控股集团(02103)2021年到期美元债跌幅创纪录;

9月14日,绿地控股(600606.SH)2022年到期美元债创3个月最大跌幅。。。。。

这是今年以来房地产领域的美元债的部分数据,这其中有市场的因素,也有一些对冲基金利用规则的漏洞和信息不对称,“恶意做空”的情况。面对这些数据,对处在风雨飘摇的开发企业而言,也是无能为力。做空本来是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的一部分,如今,却被做空机构用作了干扰房地产调控的利器。

新型的做空战役

再看一组整体数据,2021年1-8月境内债券规模占比70%,较2020年同期上升7个百分点;境内1-8月累计发债规模约4904亿元,同比下降约11%,降幅进一步扩大。境外方面,今年1-8月房企累计发债折合人民币约2095亿元,同比下降约37%。房企境外融资规模占比跌至30%,维持2017年以来低占比水平。

事实上,当前房地产境内外债券市场已出现的非理性现状。其主要原因是近半年来投资人信仰与偏好分歧,加上正处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阶段,房地产政策多变,使得地产债券出现较大波动,更有甚者债券价格显得“莫名其妙”。通过与一些金融机构以及房企人士交谈中得知,债券价格异动的起因有几点相似之处:

一是有人通过匿名QQ群,发送企业非公开文件与未确认信息干扰市场;二是有人通过交易商释放假消息,无端扰乱市场情绪;三是某些机构或公司,利用境内外交易规则的不同,通过信息不对称,造成债券大幅度下跌。

乍一看,这与境外做空势力的手法惊人相似,也就是制造谣言,造成市场短期恐慌抛售,最终完成做空获利。可以说是境外做空机构的惯用伎俩。

这就有意思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不少酗血的资本利用自身超前的“意识”与近乎垄断的“资源”,不谈基本面,只为片面追求高收益,频繁用少量资金砸盘,恶意做空境内外债券市场。有爆料称,其中不乏有国内知名某互联网大厂与某大型私募大佬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高X”,正在摩拳擦掌申请国内公募牌照的境外机构“X&X Capital”等。

而国内部分机构投资,本来就对资本市场风吹草动格外敏感,再出现更有人“恶意做空”,尤其是对于公募基金投资人,出于资金安全或止损的考量,投射在债券市场上,即便是无效信息,也会带来连锁反应,让这些机构折价抛售持有债券。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从业内观察人士了解到,随着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不断升级,在降负债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加速了一些企业暴露自身债务缺陷,导致即便“借新还旧”也难以为继。故此,大部分房企都不是受益者。

若房企出现债务违约等问题,必然导致生存危机。就拿一些头部房企十几万业主及员工来说,他们将遭遇楼盘延迟交付、工程款拖欠、项目烂尾、失业裁员等系列难题。遇到大量民生问题爆发,政府短时间内也无能为力。那么,政府、银行、投资机构、投资人以及老百姓也不受益。

目前来看,受益者看起来只有境内外做空的机构,历史规律证明,大家都不好的时候,“做空者”最好。当下每个房地产企业都在努力经营,按照国家的部署降杠杆、做兑付、保交付,尽力让自己不拖累国家经济,不成为国家发展的隐患,以达成国家最希望的调控结果。而境内外机构的恶意做空,不顾国家经济调控周期,以收割房企韭菜为目的,肆意妄为,宛如娱乐圈里为达流量变现,不论真假,无下限的炒绯闻。

更有境外机构企图申请境内公募牌照,摩拳擦掌进军境内市场,又是寓意何为?这背后的行为,放在历史长河中又非常相似,亚洲金融危机前车之鉴不能遗忘,是否只是一家机构的“巧合”行为,目前还不得而知。

已有多数经济学者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尽快调整到促进经济恢复、稳定就业、重塑民营经济信心。如果一些民营经济巨头倒闭,对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冲击并将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冲击,将是连锁和全面的影响,远超想象。”

某些境内外机构的跟风做空,现在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其不想也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非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与私募大佬的初衷所在,可能是执行团队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还未迷途知返。

恶意做空也要有监督机制

在一定周期下,市场的波动是必然,境内监管部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稳定市场,为境内外投资者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欢迎价值投资者在中国开展投资。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做空,本质上也是一种很好促进上市公司自律的的机制,现在却成为某些资本,通过以绯闻、造谣的方式,无端扰乱市场情绪,割行业韭菜,监管部门的努力也随之付出东流,实为悲痛。

据了解,有一部分机构已经将房地产部分固投额度投向一些新兴产业,一些金融机构人士透露:“公司已将原来房地产占一半甚至更高比例的资金,现在降到三分之一,一部分资金投给了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

就目前金融市场环境依旧非常恶劣,如果无其他防御机制去抵御市场做空,那么一旦“做空者”初尝甜头,犹如打翻芬香的蜜罐,将招引各类虫蚁,迅速进入国内的各行各业。

前有北交所设立,为融资难、发展难的中小型企业带来极大的扶持,帮助其融到低风险资金。后有境内外机构,待其企业壮大,打着自由的名义,蜂拥做空。两者的对冲之间,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是一件需要凝结各方智慧之事。

(文章来源:智通财经网)

标签: 做空 房地产 美元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