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科技重塑金融行业 阿里云独特驱动力练就竞争力

云在未来不仅是IT基础设施,更多是要让科技能力运转在云上,要让企业管理精益化,加速企业向敏捷化组织演变,将更多转向释放商业的价值。

阿里云之所以领跑金融云市场,跟阿里独特业务形态有很大关系,由于率先遭遇了复杂场景下的业务难题,所以蹚过别人没有蹚过的坑,最终慢慢摸索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如今,阿里云的云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的一种数字化能力,它是阿里云给未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适应市场环境的自身驱动力。

远离杭州市区的云栖小镇,原本只是一片荒郊野岭,但是短短数年间,因为云栖大会的召开,这里已成为了IT和金融从业者的“朝圣之地”。

十年前,马云找来王坚成立阿里云之时,只是为了服务于内部业务,为电商和金融业务提供IT基础设施支持。始料不及的是,两人的这次握手,开启一个属于阿里巴巴技术赋能的新时代。

短短十年,阿里云从无到有、从支撑内部业务到赋能各行各业。目前,阿里云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龙头企业。根据权威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阿里云位居亚太第一,全球前三。其中,在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这一重要市场上,阿里云排名第一,并成为市场份额唯一突破两位数的厂商。

随着金融科技地位的愈发凸显,作为行业领跑者的阿里云,越来越受到金融行业的关注。近日,证券时报大型采访团再次走进阿里巴巴,探寻金融科技的变革迹象。

云将承担

更多职能和使命

“未来的云会承载更多,不仅是弹性计算资源的提供和SaaS化的应用,今天我们看到:大数据、IOT、人工智能,区块链正在和云产生最紧密的连接。只有云,才能更好的释放这些新型技术的能力。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创新技术,未来都会在云端释放价值。”对于云的未来,刘伟光观点鲜明、坚定。

目前,刘伟光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致力于阿里云智能/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的商业推广和技术生态建设。

作为有着20年IT从业经验的老兵,刘伟光对金融科技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看来,金融科技是指那些对金融业务有重塑、有改变、有优化的科技;金融科技可以改变很多诸如融资贸易;跨境汇款;风险控制;理赔流程,资管理财等很多业务类型;而且金融科技的想象力一定还会创造很多今天想不到的新模式。

比如说,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使得支付、交易等传统的业务形态正在发生改变;区块链在跨境汇款应用当中,也非常有机会打破国际上垄断的中枢机构,可能会对未来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交换、国际汇款有着巨大的改变。这些技术在刘伟光眼中,就是金融科技赋予业务更多的想象力。

据悉,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然后叠加金融智能、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智能风控等技术创新,传统金融企业可以实现拓展获客渠道、加强风控建设、优化内部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完善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加强数据对业务的驱动,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主动的金融服务。

伴随着金融科技重要的凸显,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一定调有助于引导全行业集中精力发展金融科技。

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支付宝、余额宝、花呗、芝麻信用、相互宝等,都在用户群体中掀起了不小的反响,从一定程度也改变了如今的金融行业。尤其是2014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更是催化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数字化转型的热情。而这些重磅金融产品的背后,其实都有阿里云的身影。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便入局金融云市场的阿里云,金融行业客户数量已逾万家,其中不乏建行、农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等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商行。日前,工商银行还跟阿里在云计算、数据智能、金融科技等方面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

利用成熟的云计算和金融智能技术,阿里云实现了诸多“第一”的创新,其中网商银行是国内第一家核心系统架构在云上的银行,众安保险是国内第一个核心业务系统搭建在云上的保险公司,天弘基金是国内第一个搭建在云上的基金公司。

此外,阿里云在行业云方面也进展显著。比如,早在2018年,阿里云就与上交所达成深度合作,推出面向整个证券行业的“证通云”,推动证券基金行业上云。今年8月,双方还在监管科技方面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

在刘伟光看来,未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云不仅是IT基础设施,更多地是要让科技能力运转在云上,让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精益化,加速企业向敏捷化组织演变。所以,未来的云,将承载更多的职能和使命,不仅只是IT的价值,而更多转向释放商业的价值。

独特驱动力练就竞争力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IT架构和云架构的格局,是由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IBM为代表的传统IT服务商、兴业数金、山东城商联盟等银行系金融云子公司三方主导。其中,互联网机构以及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皆是在国家指导“去IOE”(指不再依赖以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为代表的外资IT基础体系)的前提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根据全球权威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跟踪研究》,阿里云位居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第一,并成为市场份额唯一突破两位数的厂商,同比增长超过90%。

多股强大力量的角逐之下,阿里云在金融领域凭什么能够做到领跑,凭什么和盘踞市场多年的国外老牌IT企业以及国外友商们竞争?技术的验证沉淀和原创性,是刘伟光眼中阿里云竞争力的特别之处。

不同于其他公司,阿里的业务具备互联网的规模、企业级的复杂度以及金融级的高可用性。阿里蚂蚁自身金融场景的实践是对阿里云金融云技术体系最好的证明和最独特的优势,这些实践和极限场景下多年的考验,沉淀了阿里云强大的技术能力。可以说,阿里云之所以能够领跑金融云市场,跟阿里独特的业务形态有很大关系,由于率先遭遇了复杂场景下的业务难题,才让阿里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蹚过很多公司没有蹚过的坑,解决了很多公司还没有遇到的问题,最终慢慢摸索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双11”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今的天猫“双11”,阿里云会通过多种场景化解决方案,协助金融机构提升IT能力和业务效率,协助金融机构实现分布式架构的转型,提供强大的弹性扩展能力,从而应对“双11”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十年“双11”的背后不仅是系统应对交易量的提升,还包括业务多元化后带来的更多新技术的运用。今年“双11”Service Mesh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就属于业内创举。

从技术来说,阿里云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系统构建云计算的基础能力。借助阿里云的技术方案,目前已有上万家金融机构在云上逐步进行数字化转型,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上百家银行客户,其中已上市的48家商业银行中80%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阿里云提供的技术。

“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蚂蚁金服,我们坚信商业成就技术,所以我们一直坚持探索技术的无人区。”刘伟光称,现在,很多企业采用开源,站在巨人肩膀上确实很容易快速崛起,但问题是这些代码并不掌控在自己手中。而阿里云真正提供底层基础设施,自己掌控技术的每一行代码,我们今天在云上的规模是国内最大,我们在云的管理平台上提供的各种企业级功能都不是开源社区所能涉及的部分。所以,阿里云有信心做云计算,而且越做越大。

根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2018年阿里云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9.6%,比上一年增加4.7个百分点,这一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说,刘伟光认为,说今天阿里云的技术超越亚马逊和微软不客观,因为它们在云计算的运营时间上,比阿里云更早一些,而且国外的商业环境和中国也不相同,但阿里云在未来会做一些新的弯道超车的东西,我们的云会更加“混合”,结合更多新的技术,同时将更多原本在本地化部署的应用和技术平台搬到云端,所以阿里云将承载更多计算力需求,而金融科技与云的结合将会让更多金融机构不仅实现上云,还能进一步实现云上的金融服务创新。

与之呼应的是,阿里在研发方面的持续高投入。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的公司,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中国上市企业之首。

云上金融大势所趋

“云不仅是IT战略,今天的云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大战略!我们对云充满巨大的期待。未来不仅是金融企业,更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会上云,在云上享受计算的能力和智能的驱动力。”刘伟光表示,“云+Fintech”将成为数字金融时代的新基础设施,阿里云将利用全栈式金融级技术方案,逐步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过去,驱动金融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从银行看,是融资贷款的规模;从保险看,是保费、保额、保单,从证券看,更多看交易量,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过去在业务驱动的时代,这些决定行业发展的驱动力随着市场的竞争,边际效益正在不断递减。

金融行业今后的最重要驱动力是什么?刘伟光认为,面向未来,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未来将是一个科技驱动时代,应用创新科技的水平,数据智能的水平,将决定着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

比如说,在银行领域,电子银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客户在电子银行上产生的小额高频的需求,常常是多点同时触发,很难事先预料。若完全依靠自身资金和技术来满足此需求,不仅成本高,而且易造成闲置资源的浪费。而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架构以及智能风控技术能够按需向金融机构提供计服务,有效降低成本,改善运营,同时在支撑海量并发交易的同时能够严格控制风险。

金融监管机构反复强调,银行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对此,刘伟光的理解是,银行在未来的角色会有所变化,将逐渐演变成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不仅是金融,而银行的服务将走出柜台、网银、手机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主动服务客户,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从而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创造良好的基础,而去实现这个过程,不能通过扩张人的规模去实现,一定是通过多重数字化手段去实现。

过去“去触达客户的时候,特别是做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离不开一个问题,就是人力成本。当银行的小微服务贷款规模与客户经理人数成正比时候,业务是不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手段和多重科技的运营以及智能的协同沟通工具,将让银行真正走向开放金融时代,把小微金融这样一个过去的人员密集型服务转变成科技密集型服务。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源在于没有足够的数据源支撑,风险控制难以把控。在刘伟光看来,农村金融要发展,唯一可以解决的手段,就是建立一个真正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风险控制系统,既有数据又有风控模型,一定会对农村小微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工智能和基于农村金融特点的数据模型正在应运而生,基于农作物养植物的生命周期的数据智能管理可能将重新素质智能农贷,这些都是阿里云看到的和正在实践的。

“云计算一定是承载方式,在未来的云会承载更多,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云上会最大化的释放原有的能力。”刘伟光认为,今后,云会释放更大的价值,比如承载小微金融的产业金融云,今后的发展得依靠技术驱动,让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手段,与小微商户、个体、农户产生数字化连接,那么这些数字化手段一定是通过云计算支撑来实现。

放眼整个金融行业,对于金融科技都是求之若渴。2019年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与未来的金融服务技术:拥抱颠覆者》透露,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机构中,有81%的CEO已经或正在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

12月12日,阿里云与恒生电子达成合作,联合发布NewCloud金融领域云解决方案。恒生电子是阿里云的兄弟企业,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IT服务供应商,与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有合作,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九成。此次双方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协作,聚合能力,开启“云上金融”时代。

刘伟光称,云上金融不仅仅是让金融机构上公有云,而是要用云的技术,更加优化、改变今天传统的金融业务,让金融业务在科技的支持下迸发更多的力量。同时云上金融,所有的消费者、商户、机构,将在云端享受新型的金融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水平。云上金融,将更加精彩,云和金融将产生非常多的连接,云不再是物理云,而是一种数字化能力对金融行业的赋能。

无限逼近

安全性解决模式

金融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笔交易都不能有闪失,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尤为受到外界关注。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云化环境下,可能面临不同的安全威胁。在虚拟资源层面,受到可能的安全危险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虚拟主机管理实效。第二类是虚拟主机被攻击。第三类是虚拟软件管理问题,比如虚拟软件兼容性问题,安全漏洞问题,所以在虚拟资源层面会存在着大量的安全危险。

在安全性的考量之下,不涉及金融行业数据的、账户数据的非核心系统,比如智能客服、渠道营销、部分风控、生物识别、开发测试甚至容灾备份,这些系统放在云上,金融企业是非常认可云带给这些业务和系统的价值,但是,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在系统迁徙至云的进程中,核心系统迁徙缓慢,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一种云的迁移能力和异构系统迁移的能力,或者叫做Re-Platform的能力,阿里云正在打造这种能力。

刘伟光称,“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上公有云,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三、五年前,我觉得是非常难回答。到今天,我认为也是全世界金融机构上公有云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终局,只是今天还有很多技术型和非技术性问题以及政策法规没有解决,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很可能还是技术边界和技术壁垒的突破。”。

围绕着金融行业是否应该接受云计算?很多人在犹豫和担心,但像阿里云一样的金融IT人在寻找解决的方案。阿里云今天对于“云”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了,更强调一种全方位数字化能力。运用这种数字化能力及其与云产生连接,这是今天金融机构上云的一个新的定义。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云计算也随之衍生了很多形式的云服务,比较常见的就是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比如说银行业公有云,也可以叫做银行的行业云,用户仅限于银行机构,牌照由监管部门颁发,安全隔离等技术标准由监管部门来制定,除政府监管部门监察审计需要外,数据不对外提供。这样一来,打消了银行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心。

除了行业云外,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颁发更多金融云牌照,也被视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这种金融云牌照的颁发,在提高门槛的同时,我们相信也会更加看重技术实力,同时也会给予足够的市场化竞争和运营的空间。

从技术角度来说,除了金融智能、生物识别和区块链、以及MPC技术(共享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出现外,云的基础架构层面的升级和安全技术的提升,同样为金融云的安全性和行业属性增加解决的新路径。

数据不出域不可见,但可握手可以联合计算,这就是新型MPC技术。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混业经营,同业之间的联合服务,金融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大,彼此之间需要加强合作。所以,未来的MPC技术,可能会改变很多金融机构同业联合服务当中数据的可信任和联合计算问题。

“从金融领域行业向云的建设,牌照的发放,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云的安全管控问题都将在最近一两年逐步出现更多的标准,距离行业云上大规模的系统部署时间不远了,在行业云出现的同时,还会有混合部署的混业云业态同时存在,这将是一段时间内的行业特点。”刘伟光认为,技术问题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大势所趋下,行业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像微积分的无限逼近一样逐步变成现实。

顺势升级

为数字化提供支撑

今年10月,阿里云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阿里金融云事业部正式升级为阿里云新金融事业部,全面拉通和联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的能力,加速金融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

新金融作为阿里云重点聚焦的领域,集合了蚂蚁金服的整体金融科技服务力量和技术产品,将打通蚂蚁金服和阿里云自上而下的完整技术体系,将向客户提供覆盖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式技术平台方案,其中包括金融级云基础设施平台、金融级分布式架构整体技术平台、大数据平台方案、移动端开发平台、移动协同平台以及系列金融科技产品。

刘伟光称,经过10年的耕耘之后,蚂蚁金服、阿里云各自成沉淀了很多的技术体系。阿里云更强调云计算基础层的计算,包括数据、存储、网络,弹性计算,容灾备份等系列产品,而蚂蚁金服更加聚焦在金融级的应用架构和创新金融科技层面,两者恰好互相弥补。

在升级阿里金融云事业部背后,是阿里的多重考量。

过去20年,中国IT行业的发展,头一个10年看电信,第二个10年看金融,这两个行业也是目前中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行业。而且,在IT领域的投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层面,金融行业所占的比重一直位居前列。从市场需求和投资规模的角度来说,阿里云没有理由不做金融云。

得金融者得天下!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性和隐私的要求是最高的,让金融机构放心安全的上云,让普惠金融业务以及线上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高度结合,对所有行业都有示范效应。所以,金融云的战略制高性,行业的驱动性,也决定着阿里云必须将云+Fintech(金融科技)作为面向市场的全新定位。

为了登上金融科技的高地,不差钱的金融机构投资不菲。艾瑞发布的《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已达2297.3亿元,其中投入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资金为675.2亿元,占总体投入比重为29.4%。到2022年,这一投入有望达到4034.7亿元。

另外,同样属于阿里经济体的蚂蚁金服也是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从首创快捷支付开始,就用不断迭代的技术把移动支付与消费者做了连接。 再到后面的余额宝、网商贷、花呗、相互宝等产品,都是对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实践。如今的蚂蚁金服已经跟数百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阿里云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仅限于业务层面的合作,也需要与金融机构进行包括金融科技等领域在内的多层次深入合作。

“我们希望给金融机构带去的价值是多重性的。”刘伟光称,进行多层次的深入合作,阿里与金融机构之间,将不再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我们不仅可以给金融机构提供IT底层架构设施、IT技术升级改造和平台的迁移,还可以将大数据营销运营的技术服务体系,智能风控技术的实践,研发效能实践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创合作,同时用多重科技手段帮助金融机构大规模发展农村金融、小微金融。与此同时,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服务还可以助力金融机构加速向互联网转型,提高交易量和交易规模。这些多重价值都是阿里非常独特的。

刘伟光称,在组织架构调整后阿里云将加大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耕耘。阿里云的云,将不再特指公有云、专有云,将更加强调阿里云所有的技术都可以通过公有云、专有云、行业云、混合云等多种形态以及软件本地化部署的方式提供。所以,如今阿里云的云,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的一种数字化能力,这种能力,是阿里云给未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适应市场环境的自身驱动力。

标签: 阿里云

精彩推送